七月阳光火热灼人,ICU内也有着独特的“温度”。 这是七月寻常的一天,我来到自己的责任床旁准备着早交接班事宜,患者爷爷向我招手示意我到床旁,“怎么啦爷爷,有痰了吗,是要吸个痰吗?”,爷爷摇摇头,牵住了我的手轻轻的亲了一下,眼神和蔼,像家人一般静静的凝望着我,平凡而热烈。这一刻护理人文关怀的付出有了实质性的回响,护理的意义有了最真实的温度与模样。 这是一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爷爷,住院数月余,神志清醒,气管切开插管,接有创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。老爷爷是我到科接触的第一位清醒ICU患者,自住院治疗以来,一直仅限床上活动。气管切开治疗后的交流不便,以及疾病带来的肺部功能减退、呼吸乏力,都为爷爷的日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适。护理人员们耐心的引导,细心的讲解,伴随着安慰与鼓励,在日复一日的护理下,爷爷从开始的不耐烦、不理解、不配合,到尝试写字交流,再到主动配合,每一个环节的递进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希望。 护理人员们常悉心的安慰、指导着爷爷:“爷爷,不要着急,康复是需要时间的,您慢慢的适应、配合我们,会好起来的,您看婆婆也每天来看您,她也期待着您能快一点好起来,困难是会有,我们一起加油克服它好吗?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倾注着全心的陪伴与关怀,用行动诠释真情,爷爷也逐渐的信任我们,主动配合着抬腿、翻身,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诉求,用眼神、口型与我们交流,微笑、注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爷爷的神情中。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,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,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,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为爷爷提供着主要的生命支持。“爷爷,呼吸机只是辅助通气的仪器,呼吸主要还是要依靠您自己。”进行性呼吸困难是爷爷病情的一大难关,在医护共同关注,血气分析结果、调整呼吸机参数、对症治疗用药、肺部功能训练、营养支持治疗,爷爷的病情逐渐稳定。呼吸机条件减低,参数下调亦会带来呼吸不适感,“爷爷,不着急,慢慢来深呼吸,呼,吸,呼……”,护理人员们在床旁耐心的引导,时刻关注这监护仪上的数据波动,伴随爷爷的神情由紧张转变为放松,呼吸也一次比一次更平顺,“爷爷,真棒,就是这样,加油!”,成功的喜悦点缀着鼓励的言语,每一次细小尝试的成功像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点燃了星星火光,一点一点的照亮、温暖他们的生命。 对清醒患者,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。我们将心比心,把爷爷视为自己的爷爷,医护人员们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,落实以人为本,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,用爱环绕着老人,让爷爷感触到家的温暖。您不孤单,在这里目光所及都是您的孙子孙女,我们都在您的身边。 每天的探视时间,婆婆都如期而至,看着老伴儿的面色日渐红润,婆婆也打从心底的开心。“你们这儿的护士好啊,对爷爷很上心,爷爷的药都按时喂了,他现在精神也好多了,爷爷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,麻烦你们多费点心,辛苦你们了护士。”,“婆婆,谢谢您的认可,爷爷交给您放心,您选择了我,我们也会对得起你们的信任!”,家属的认可无疑的最好的礼物,真心的倾注也换来了真心的认可。 正如南丁格尔所说:“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,是真善美的化身。”这是对我们的最大赞誉,也是对我们的最高要求,患者和家属的肯定是护理工作最好的答卷。请您放心,ICU里不只有冰冷的仪器,还有最温暖的爱与关怀,我们敬畏生命,尊重生命,您的家人也是我们的家人!
|